自今年3月以来,从不断更新的猪价,就可一窥养猪业之“绝地反弹”。在突破了十余个月的猪市低迷和亏损后,养猪业的关键词由“跌跌不休”喜转“看涨”。随着全国各地猪价涨声一片,也意味着这一轮猪周期接近尾声。
当下猪价持续上涨的前景大好,养猪主体开始有望走出连续亏损的泥潭。然而,“猪周期常有,而亏损不能常有”——如何理性而有效地认识和应对猪周期,寻找合适的对冲方式,成为所有养猪主体都应实时思考的一道常规题。
“猪周期” 格局生变
所谓猪周期,即生猪价格受疫情、供求关系及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经济现象,通常按照“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的轨迹循环。
“由于受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散户退出加快、养殖结构的政策性导向、信息化程度、养殖主体资金实力提高及外部资本进驻等多重因素影响,猪周期格局正发生着本质变化。”分析师夏晨丰表示,“目前,行业内已逐步形成共识——大周期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三四年一轮的大周期正逐步过渡到年内小周期波动。”同时,猪产业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利时代,暴涨暴跌将不复存在,猪价将开启理性走势元年。
随着规模化养猪进程的加快,猪产业重新整合洗牌,小散户逐步退出,规模化养殖场占比增多,猪周期的价格波动会逐步缓和。但就猪周期本身来说,夏晨丰分析:“目前我国的猪产业发展相当于美国70年代左右的规模,即便2010年美国的猪存栏量在5000头以上的猪场占比就已逾60%,其仍不能完全摆脱猪周期。但是他们依靠现有的猪肉期货、饲料原料期货等相对完善的对冲平台,能够很好地缓冲风险。参考欧美的数据,再结合我国猪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衍生于供需双方都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中的猪周期,也还是会客观存在。因此,养猪主体要想规避猪周期,就应该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冲方式’。”
差异化经营 辟新径
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追求,猪肉需求也正发生转变——“普通猪肉与高端猪肉的需求分化会越来越明显,生态绿色猪肉将会是一个价值增长点,而普通猪肉也将进入微幅盈利区间。”这是搜猪网在“2015——生猪养殖业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对行业的忠告。在寻求与普通猪肉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上,不少养猪主体已开始先行一步。
“我们坚信‘以质量求生存’,要打造老百姓吃得起的特色放心猪肉。”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任、灵寿县腾龙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卜海燕告诉记者。“改良品种,走特色养殖道路,是我们在当前健康饮食理念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卜海燕对此成竹在胸,“结合燕赵大地先民栽桑养蚕的历史,现在我们是种桑养畜。喂养蛋白桑的特色猪,既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还提升了肉的品质。”据了解,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自2013年开始搞特色养殖,目前已占整个养殖规模的50%,并将继续扩大。
“用蛋白桑喂的猪,肉瓷实,瘦肉多,白膘肉嚼着劲道。因为期间增加了种桑、加工蛋白桑饲料等很多环节,而且喂蛋白桑的猪比普通猪的生长期更长,所投入成本也就更多,跟普通猪肉一样价格是行不通的。特色猪比普通猪高不了几块钱,但是老百姓能够吃到放心猪肉,只有价格和付出对等,产业才能长久发展。”卜海燕坦言。
无独有偶,“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在产品差异化上同样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发展——生态猪、藏香猪项目。通过进军高端市场,适当规避猪周期产生的影响。其中,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的生态猪项目规划年出栏100万头,位于西藏的藏香猪项目规划年出栏10万头,截至2014年末生态猪出栏约8.1万头,西藏藏香猪项目的工程进度约为28%。
规模化发展 成大势
业内人士认为,在成本和资源的制衡制约下,养殖业逐渐向精细化生产方向转变,规模化、精细化养殖将是发展大势。
“就得联合起来,单打独斗不行。”沿着“小散养户——养殖大户——腾龙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同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任”一路走来的卜海燕感触颇深。据卜海燕介绍,目前联合社下面的合作社都设有规模化的猪场,并在联合社内实行横纵再联合,纵向上,25家成员社中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相互合作,探索出“畜——沼气——肥料——桑叶——加工——畜”这一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横向上,15家养猪合作社各有分工,互相帮助。“成员社兵卫养猪专业合作社与饲料公司合作,在联合社当中实现团购;腾龙养猪专业合作社则与双鸽、雨润等公司合作从而统一销售。要品种有好品种,要饲料有好饲料,要销售有好销售,我们逐步形成内部产业链,也就共摊了风险。”青同镇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赵学科表示。
而作为自上市以来就积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雏鹰农牧集团,也从上游的饲料生产到下游的屠宰加工、冷鲜肉专卖等,不断延伸产业链,并根据市场行情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应对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雏鹰农牧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雏鹰农牧集团利用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在种猪和仔猪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适当增加自用比例,将预留种猪和仔猪繁育养殖为商品肉猪,并适当增加商品肉猪的数量,通过向下游逐步推进,建设屠宰场、冷库;在商品肉猪价格低迷时,适当屠宰储藏冻肉,待行情回暖后销售,并通过生产肉制品、发酵火腿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缓解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适时置身 “互联网+”
从大北农打造智慧养猪生态圈到唐人神着手智慧猪场管理项目,从雏鹰农牧集团打造互联网粉丝经济到雨润的触网,都可见猪产业也正从“互联网+”的风口需找商机,这已经成为养猪业的大势所趋,并成为养猪经营主体规避风险的突破口。
农信互联的猪联网便是养猪业的“互联网+”平台。“农信互联的猪联网通过把小散户及规模猪场等各类养猪主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从PC到手机端的‘养猪人的快乐生态圈’,实现对整个猪产业全链条的平台服务。在这一平台上,数据、电商、金融有机结合,行业内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夏晨丰描述。
养猪主体有猪要出栏,再也不用给收猪的挨个打电话,在“地图”上直接就能知道哪里有需求,需求方也可以直接知道哪儿有出栏猪,何时出栏以及猪的具体情况等信息,双方交易后可在线进行互评。据了解,“地图”就是在猪联网的“行情地图”,可以为养殖主体提供大数据支持。同时,针对猪周期可能引起的养殖户资金链断裂情况,农信互联的“农富贷”可以根据养猪主体的养殖情况,用猪作为抵押物,提供贷款支持。“类似平台把整个养猪行业内的各种资源都整合到一起,形成良性、公开透明的市场,养猪主体利用类似平台,既有助于饲养管理,提高效率,又能对决策起到稳定帮助的作用。”夏晨丰介绍。
“尤其对于小散养殖户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和状态更加重要。”夏晨丰强调。
来源: 乐福畜牧—中华合作时报